侧边栏壁纸
博主头像
jojonas' blog 博主等级

主要关注:Game & crypto & AI; 偷偷写小说ing

  • 累计撰写 79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41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由Solana谈起:我们需要更多“消费者友好”的项目

jojonas
2022-09-11 / 0 评论 / 0 点赞 / 5 阅读 / 0 字

相比于技术派,我对于那些”消费者友好“的项目抱有更大期待。任何项目本质上都要从商业逻辑去看,这要求以技术为基础,却并非唯一。目前的web3领域里,能够谈及”大规模应用“、”出圈叙事“等的项目并不多,StepN算一个,Solana算一个。

我提这两个项目,有些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在小部分人眼里,二者的名声貌似都不怎么好。但这并非我这篇短文想去争论的点,我也不想就此发表些无聊的意见。主要是早上做模块化链研究时对比了作为单片链代表的Solana,想起了这个话题,本来想弄个twitter thread(本乡下人也想时髦下),但貌似有点长,可能最后还是mirror发了。

我和solana的故事

先说说我和Solana的情缘:

Solana最火的时候其实我是没有参与的(没错,我就是200刀去接筹码的接盘侠……)印象里那个时候我貌似是归零了,所以没参与的原因主要是没钱。等我再去的时候Solana已经被热钱洗劫了一遍,差不多是个人走茶凉的状态。

但我的体验很好,因为极低的费用和丝滑的体验。注意,我这里没有提Solana不可持续的费用模型,以及中心控制问题,那个时候也还没发生宕机事故。

为什么我要强调费用和体验呢?

因为这是普通用户最关注的点。

普通用户真的不care你的技术原理,也不care你是不是区块链,甚至不care你的tps,他只知道我在ETH交易一笔要一百块手续费,Solana则近乎免费,并且还更快。安全性?ETH和Solana的安全性差异,甚至不如你家小区楼下两家不同银行的之间的安全性差异更容易被感知。

换个角度,ETH发生的安全事故曝光率其实是高于Solana的,那么在普通用户的视角下,他们甚至觉得ETH不如Solana安全。不求甚解,错误归因,相信直觉,这是human being的基本属性。

所以,在当时我是极度看好Solana的,尽管被洗劫完落了个”Solana狗都不玩“的骂名,但在观察了几天Solana NFT的交易情况后,我预测其必定会崛起,并且首先崛起的一定是”日交易tx“这个数据,并且一定会有统一市场出现。

我的逻辑很简单,Solana的每日处理交易数与其他链是数量级的差距,并且由于交易费用低,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中低资金量用户,一方面可以吸引很多链游项目;假设NFT人群占比类似(甚至长尾NFT人群占比其实是更高的,NFT兼具投资与消费的商品属性,奢侈品固然光彩夺目,但赚钱更多的其实是义务小商品市场),那么这些交易一定会发生在Solana,更别提链游项目里的NFT交易了(比如后来的StepN)。但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需要一个类似于opensea的龙头市场,否则,分散的交易无法聚拢共识,很有可能让Solana NFT市场夭折。

后来ME出现了,并且基本统一了Solana NFT市场,Solana NFT的各项数据持续排名第二,远超第三,基本形成与ETH七三开的局面。这个过程我倒是以有限的资金量买入过一个几十倍的OG项目,可惜没卖,另外错过了Solana NFT爆发期大部分OG项目……(别笑了,我是菜比)

话说回来,我和Solana的故事大概就这样。说到这里,大概能解释我前面所说的”消费者友好“是什么意思。事实上,在模块化思路之前,我是一直不看好ETH 1.0的,尽管有vitalik和一群天才加持,有最古老正统的血脉,有最大的资金量与安全性,但低tps与高gas直接为其宣判死刑。关于此点,我不接受反驳,除非你认为区块链的未来是自娱自乐,而非像互联网一样进入更多领域改变社会生活。

Rollup、分片与Modular这个就另说了。

总之那段时间我是真的觉得Solana能够承担一些”出圈“使命(Solana与Polygon是我一直认为很有商业头脑的两个团队,Solana推出手机与实体店时,圈里很多嘲讽的声音,我却觉得他们其实一直保持原来的目标,并不惊讶)——直到后来频繁宕机。

为什么频繁宕机会影响到我对Solana的判断呢?

因为影响到使用体验。

不论是低gas还是高tps,本质上都是使用体验的问题。而如果一条链频繁宕机,它是谈不上体验的。由于频繁宕机,让Solana直接从体验第一滑到倒数第一也不过分。

所以为什么会频繁宕机呢?

我在4月加入@MatrixDAO_ 做GameFi与tokenomics方面的研究,后来逐渐做infra方面,也了解到Solana背后的一些技术原理,将对此做一些总结。由于非技术专业,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来源于二手信息;另外,在DAO中的研究也仅限于每周日的时间,接触时日尚短,所以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以solana为例

由于篇幅原因,这里我将专注于两点讨论,即”Solana提升性能的方式“,以及”Solana宕机的原因“。

Solana提升性能的主要方式包括:

  1. Solana放弃EVM兼容(单线程),选择了构建支持多核CPU处理的sealevel引擎并行执行事务,这使得其可以有效利用硬件发展来获得更好的性能提升。

  2. POH全局时钟。Solana设计了一个SHA256函数,通过递归计算可以得到一个连续序列,该系列具有连续性和唯一性,且可被验证。交易序列可以被插入该序列,完成排序。Solana允许节点从POH序列的任意位置验证、多个节点并行验证不同的POH片段。

  3. Solana使用了无需mempool的Gulf Stream协议。每个新的共识周期(Epoch)开始时,Solana网络会按照各节点的质押权重进行抽选,组成一个出块者(Leader)轮换名单,“钦定”未来不同时刻的出块者。在整个Epoch内,出块者会按照名单指定的次序进行轮换。这极大提升了tps,因为节点只需向Leader提交交易,尽管也会带来安全性问题。

  4. Turbine传输协议。Leader在收到交易请求后,会为每笔交易都加上一个序列号,再把交易序列切成X个不同碎片,分别发送给质押资产最多的X个validator,由validator之间自行同步、拼凑完整的交易序列。一般来说,X越多,数据分发与同步效率也越高,tps提升也就越显著。

这些设计都是极为创新的,它们是Solana得以实现性能突破的关键,却也是Solana备受诟病的原因:

  1. 当事务请求来自于同一集合且具有逻辑顺序(相互不独立)时,无法并行执行,这些请求只能拥堵在单核。

  2. Solana进行了确定性的Leader选择,也就意味着Leader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性能,一旦Leader崩溃,网络就会面临崩溃。并且崩溃的Leader会给其”继任者“带来麻烦。

  3. 由于普通节点不再运行mempool,也就意味着它们无法高效拦截垃圾交易,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Leader的崩溃。

  4. 每隔一段时间,Leader会将交易序列发给验证节点,验证节点将其状态与自己的状态做对比,并将投票结果发送给Leader节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投票的交易实际占据Solana tps的70%以上。如果未来Solana提升自己的去中心化程度,投票交易的占比还会增加。

可以看到,一旦Solana中出现一些集中活动或大量垃圾交易,这几点会”相辅相成“,最终造成了Solana的频繁宕机。即使Solana抛开了传统区块链架构框架的思维局限,做出了诸多创新设计,并且实现目前”单片链的性能极限“,却仍旧无法避免由此带来的宕机(性能不稳定)、中心化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正是由创新设计带来的。

Solana并没有突破”三难困境“,但其为提升性能所做的努力,以及所需的技术难度,似乎并不比模块化思路要轻松。

前段时间,Aptos、Sui这几个Libra匪帮掀起一波讨论热潮,由于融资阶段估值过高,难免被诟病割韭菜。抛开这些不谈,新公链的两个值得关注的点其实在于move语言,和对并行执行的试验。

目前市场的主流叙事在模块化,但可以看出,新一批单片链仍旧在冲击”三难困境“的圣杯。它们将会带来什么改变不得而知,但单片链与模块化链之间的争斗不会简单结束,我瞎掰一下,或许在未来能有”融合“的一天?毕竟模块化链本身,就是由单片链组合而成的。

现在回头来看,技术尝试的代价与成果是什么?

Solana等,无不融资上亿美元,耗时数年开发;当然它们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即使式微,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Solana是幸运儿,早在四五年前也有一批融资过亿美元的项目,还活着的恐怕没几个了。这些都是技术探索必须付出的代价。

技术与商业化的思考

这引起我的思考。模块化与单片链,是涉及到区块链架构的比较底层的技术讨论,但在技术新生发展期,这些东西是无论被定论的。我之所以很突兀地将Solana的一些细节放上来,其实就是想让读者了解到,同样的技术,一个角度是”创新“,另一个角度却是罪魁祸首。

——站在普通人视角来看,技术显得太过遥远。尽管Solana频繁宕机,但想必不会有人因此质疑Solana的开发者;就好像即使luna崩盘,也不会有人将责任追究到Delphi。普通用户看不到这些东西,也不会在意这些东西,就好比你和沉迷抖音的人痛陈算法捕捉注意力、痛陈娱乐至死,他只会觉得你傻叉,而从某些角度来说,他说的可能还就是对的。

尼尔波兹曼毕竟是大师,但商业化这场比赛他输了。(:老子根本就没参赛!!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技术到底站在何等重要的位置?

可以是很重要,可以是不重要。——即使是顶级的科技公司如Google,拥有诸多技术研发成果,其利润来源的大头也是广告。但如果没有搜索引擎技术,谷歌甚至都没办法发家。

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不确定性极高的阶段。不管是ETH,还是Solana,本质上都是区块链早期拓荒的勇士,谁又能笃定,未来是什么样子?技术总是在摸爬滚打中进步,但一旦站在了这个过程里,你会惊讶于看不穿,不论是大佬还是萌新,他们对未来所能做出的预测,准确率差异或许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大。

我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别人用上世纪末互联网兴起来类比如今的区块链时,我很想认同他们的观点;但理智清晰地告诉我,二者是具有本质区别的,横贯之间的不是技术也非技术应用,而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权力争夺。

互联网不会从根本上对立政权,它甚至最后成了当权者的权杖;公链却威胁到了这一点,即使迎合监管,也不可避免会成为假想敌。以目前的用户基数而言,如果全球监管联合(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覆灭速度会超过想象——这纯粹是我基于ust/tornado种种事件的个人设想。当然,多方博弈于我们是有利的,由于国家间难以联合,它们只能向我们寻求合作(监管),以避免将武器推到对方手里——除非该国家本身在担心什么。

I want 消费者友好!

现在让话题回到”消费者友好“上。

消费者友好,或者说用户体验,是”大规模应用“”出圈叙事“的前提。而无论你承认与否,”出圈“是区块链得以长期发展的基础。建立于区块链的生态,本身是拥有很高的出圈潜力的,这个我们都亲身体会着;但出圈并不能反推到”消费者友好“的点上。什么是消费者友好呢?这其实是我自己造的词,但我想或许能以支付宝为例做一个解释。

. . .

好的解释完了。你看我都没解释你就懂了,这个就叫”举例友好“。

. . .

相对于技术而言,商业其实是一个试错成本更低、确定性更高(商业逻辑是通用的,因为商业是关于人的艺术)的方式,并且它其实更容易带来”出圈“和”大规模应用“的叙事,套用造词法就是”创业者友好“。但目前还是很少看到有人去谈商业模式。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个领域太新,没有谁知道适合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样的;又或者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谈商业的那个阶段。

我知道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区块链可以对现有很多行业做出改进。我想我们还需要有这样一个认识:我们需要以消费者友好的方式,去推动这些改进。我不知道我所期待的那些项目何时会到来,我也无法想象会有哪些优美的、新的商业逻辑出现,但我期待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被改善的那一天。

0

评论区